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張蔚然 李京澤)《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20)》20日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勞動力供給總量仍高位承壓,促進就業的環境更加復雜,應多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綠皮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其全面總結“十三五”時期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成效,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展望。
在勞動力供給方面,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供給總量步入縮減通道,但“十四五”時期勞動力供給總量仍高位承壓,就業形勢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要以適度的經濟發展維持規模巨大的就業人口,實現社會比較充分的就業目標;另一方面要充分開發勞動力資源潛力,為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撐。此外,勞動力供給還面臨勞動者整體素質依然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愈發凸顯、失業保險功能發揮仍不足、新業態就業機遇挑戰并存、促進就業的環境更加復雜等挑戰。
報告稱,應在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深化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創業創新服務政策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失業預警機制建設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養老服務方面,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必須打通“堵點”,消除“痛點”,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相協調、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比如,養老服務業發展要更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和區塊鏈快速發展機遇,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升級提質。
社會救助方面,報告表示“十四五”期間社會救助的邊界不宜過于擴張、力量不宜過于發散,仍然要堅持在民生保障制度體系中的基礎性、兜底性功能定位。應以多維貧困標準精確瞄準救助對象,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分類分層救助,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制度等。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當天在報告發布會上說,近年來,中國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障和社會救助等領域健全完善頂層設計,相關改革相繼推進?!笆奈濉睍r期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走向基本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保障改革真正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期。比如,重要領域改革由“全國統籌”,其影響將不僅涉及改革增量,也意味著不同地區利益格局可能出現重大調整。他對“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邁出關鍵性、決定性步伐充滿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