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更像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最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全網爆紅,各地市民和網友紛紛曬出自己購買的奶茶,并配文:喝到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9月23日,北京一姑娘點了杯大連的奶茶要騎手送到黑龍江,商家懵了,快遞小哥頭大了,為一杯52塊錢的奶茶往返3000公里路程,雖說情誼深遠,但小哥氣短。原來姑娘以為在雙鴨山當地有這家飲品店的分店,就隨手點了一杯。最后經雙方商量,姑娘取消了訂單,由飲品店和她共同承擔損失。

這是最近幾天奶茶熱的一個縮影。微博大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中午12時,共有事件相關信息898344條,在發布地區中,廣東省和北京市相關信息最多。餓了么公布9月23日數據顯示,平臺奶茶果汁品類整體訂單量創下今年最高值。

這更像一次商家和媒體刺激消費的集體造勢。隨著社交消費的崛起,商家創造性地把社交中的物質消費和情感消費聯系在一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造節運動。雙十一成功了,把七夕打造成情人節也成功了,520消費也頗見效果,甚至父親節、母親節也增加了消費額,但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復制一個奶茶節,只能說是看起來很美。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刷的不是奶茶,而是情感。是我對你的重視、牽掛。所以,10元20元不行了,必須得52元。要是有520元的奶茶,相信也有土豪下訂單。但是,隨著產品的日益豐富,隨著人們的選擇途徑越來越多,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表達情感也好,曬朋友圈也罷,并不一定像商家想象的那樣非得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即使利用一種模仿、從眾心理的羊群效應,誘導歸屬感和認同感,相信仍然有很多人不上當。

近日,浙江高校一教授看到朋友圈里都在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她也點了一杯加奶蓋冰奶茶,結果當晚就開始不舒服,經過醫生檢查,這杯奶茶引發了她的胃食道反流和咽喉反流。2017年,上海市消協對奶茶進行了一次抽查,檢測結果顯示:27個奶茶店的51個奶茶品種都含有大量咖啡因,咖啡因含量平均高達270mg/L,最高達到了828mg/L。而且奶茶中的蛋白質含量普遍不足,而反式脂肪酸普遍超標。

刺激消費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特別是對政府來說,在刺激消費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減少浪費,這也是提倡“半盤菜”或吃多少買多少的重要意義所在。如果刺激消費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增長的那點稅收可能抵不上消耗的醫療資源。對商家來說,刺激消費不是靠炒作去庫存,而是根據消費者對生活更美好的向往去讓產品升級、消費升級。商家固然可以“愛上層樓”,但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更要懂得“天涼好個秋”。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