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浦東新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市政府新聞辦9月28日舉行第十六場“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介紹了浦東新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副區長吳強,副區長楊朝,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立生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浦東堅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人均GDP3.32萬美元,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和上?,F代化建設的縮影。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浦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經濟發展經受住了疫情沖擊,體現了較強的韌性,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穩步復蘇、加速向好態勢。1-8月,浦東新設企業同比增長32.8%,實到外資增長4.7%,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3%,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2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4%,工業投資增長22.4%,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0.9%。

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一直高度關注、十分關心。立足新的起點,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是中央賦予浦東的核心使命,是浦東未來發展必須肩負的重大責任?;赝^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始終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鮮明特色和寶貴經驗。面向未來,要把浦東打造成為我國的“開放旗幟、強國窗口、功能高地、治理樣板”。

一、挺立開放潮頭,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

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近年來,浦東堅持以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引領,不斷提高開放的能級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

一是率先探索制度型開放。自貿試驗區建設以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聚焦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賬戶、證照分離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

二是持續擴大開放領域。加快推動開放領域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拓展、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拓展。率先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累計落地企業超過3300家,在外商獨資公募基金、汽車制造、職業技能培訓等55個領域實現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同時,大力發展離岸貿易、轉口貿易、跨境研發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貿易業態。

三是做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對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響力。金融方面,重點提高境外機構和外資機構的參與深度、國際化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貿易方面,重點強化交易結算功能、供應鏈管理功能和消費升級引領功能。航運方面,重點強化國際中轉功能和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同時,加快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48家,今年以來中船集團、中化集團、民生證券、開市客等央企外企民企總部接連落地,沃爾沃建筑、達索系統分別把亞太總部從新加坡和日本搬到浦東,盒馬在浦東設立全球總部。

二、奏響改革強音,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

浦東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以來,一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加快探索。近年來,聚焦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重點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第一,推動審批成本趨零化。在率先推出“證照分離”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一業一證”試點,將改革的著眼點從“以部門為中心”的單個事項改革,轉向“以企業為中心”辦成“一件事”的改革,把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目前已在43個區級事權行業全覆蓋,總體實現審批時限壓減近90%,申請材料壓減近70%,填表要素壓減超60%,下一步將爭取在國家和市級事權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打造浦東新速度。去年創造了“特斯拉速度”,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只用了半年時間;今年,又創造了“山姆速度”,落戶外高橋保稅區的山姆中國會員旗艦店,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76天。對政府財力投資項目,浦東探索地票、房票、水票、林票、綠票“五票”統籌機制,將市、區重大工程儲備周期由原來730天以上縮短至295天以內,實現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當年儲備、當年立項、當年獲批、當年開工”。

第三,做優浦東服務。浦東始終以包容審慎的理念促進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對企業創新經營模式的訴求,重“價值判斷”而不是“技術判斷”,建立窗口無否決權機制,全力幫助解決。這些舉措,有力助推了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當前正依托“一網通辦”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通過率先試點企業登記設立環節遠程身份核驗,實現企業足不出戶“全程網辦”,尤其是疫情期間有效減少現場人流量,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通過建立企業專屬網頁和個人專屬網頁,實現需求智能發現、政策精準推送、辦事主動提醒。

三、勇當創新先鋒,推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浦東作為上??苿撝行慕ㄔO的核心承載區,堅持統籌推進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著力夯實基礎研究的厚度,從無到有興建了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中心等一批世界級大科學設施,不斷提升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著力構筑各類創新主體發展熱土,集聚上??萍即髮W、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著名高校,以及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機構,浦東高新技術企業和外資研發中心數量分別占全市1/4和一半以上,培育誕生了16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占上海59%、全國9%。2010年以來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6個,其中特等獎4個、一等獎3個。

二是努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主要構建了“四大體系”。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孵化體系,擁有166個各類孵化機構,形成從“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鏈;構建全鏈條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建立190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有力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成本;構建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平臺,幫助企業快速獲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構建全覆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通過設立科創母基金和小微企業增信基金、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建設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助推企業發展。

三是著力打造創新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等六大硬核產業。特別是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個戰略必爭領域攻堅突破。集成電路領域,浦東已成為全國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2019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上海71.5%、全國16.1%。生物醫藥領域,浦東誕生了全國15%的原創新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2019年產業規模達770億元、占全市46%。人工智能領域,浦東是首個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先導區,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占全市1/3、產業規模占全市1/2,基本形成覆蓋基礎支撐層、軟件算法層和行業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張江人工智能島已經成為AI網紅地標。

四、闖出治理新路,不斷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

浦東堅持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抓住智能化“牛鼻子”,不斷提升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做強智能化治理。2017年浦東率先組建城運中心、建設智能化“城市大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了城市治理、經濟治理、社會治理三大治理平臺,開發了一批實戰化的智能應用場景,有力提升了監管服務能力。當前,按照全市“一網統管”要求,正在探索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對一個領域涉及的多個智能應用場景進行整合,打通三大治理平臺,加強部門聯動、提升治理效能,從智能化向智慧化提升。同時,探索建設“城管微平臺”和“居村聯勤聯動站”,提高對基層治理的感知力、管控力和處置力。

二是深化“家門口”服務。2017年浦東率先啟動“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經覆蓋全部居村,所有212項社區服務事項都下沉“家門口”辦理,村“家門口”服務中心實現“四站一室”全覆蓋。下一步將根據群眾需求,持續提高服務效能,努力做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

三是創造高品質民生。堅持“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加快推動社會事業從均衡化向優質化提升。比如教育,建成各類基礎教育階段學校670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11所。比如醫療,擁有15家三級醫院,今年公利醫院、浦東醫院、人民醫院、周浦醫院等4家醫院實現“二升三”。比如養老,在全區“東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養老機構,在“家門口”服務站嵌入為老助餐等服務,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比如文化,上圖東館、上博東館、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浦東足球場等地標性文化設施將陸續建成,打造國際文化會客廳。

三十而立正當年,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向未來,浦東要成為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引領示范區;面向全球,浦東要代表國家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面向當下,浦東要率先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浦東將勇當標桿、敢為闖將,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跡,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