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汝城,在人們曾經的印象里是那個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南嶺山脈中段的國家級貧困縣,著名的革命老區……
近日,筆者來到了汝城職校。車臨校門,我被眼前的場面震驚了。高大氣派的教學樓、實訓樓、綜合行政樓、學生宿舍鱗次而立,寬闊的運動場上學生們來來往往,學生食堂里飄散出誘人的飯菜香,筆直的校道兩側小樹生機勃勃,200多個生態停車位,把綠化與建筑和諧地融為一體,沿路林立的各類櫥窗,將學校文化畫卷般展示在人們眼前。
▲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園環境。
抓機遇
提升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原校區面積窄小、設備設施落后、嚴重限制了發展。2014年汝城縣委、縣政府將發展職業教育上升到“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產業發展,就是抓精準扶貧,就是抓核心競爭力”的高度,作出了建設一個現代化綜合性職教基地的戰略決策。為籌措資金,從2015年起,汝城縣每年城市教育附加費的30%、地方教育附加費不低于30%全部用于職業教育建設,并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有效地解決了困擾貧困縣無錢辦教育的難題。
▲郴州市2018年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技能測試現場。
2018年8月底一期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50間新教室全部實現“班班通”信息化教學,學生宿舍里各類生活所需齊全,辦公樓、報告廳、圖書館全部實行智能化,食堂能滿足5000人同時就餐,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一應俱全;9月初,學校近3000名師生全部搬進了新校區。
練內功
強化組織凝聚力
新環境迎來了新面貌。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學校狠抓有效課堂教學,從每日總結到每月檢查再到每期優秀教案評選,除了安排專人檢查教師上課情況,行政干部隨時深入課堂推門聽課;在安全教育方面,每天有教師值日,并實行層層責任追究制,保證了犯罪率、吸毒率、安全責任事故率全部為零;“傳幫帶”新老教師結對活動的開展,更是有效促進了師資隊伍的素質提高。
▲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維修專業技能測試。
學校立德樹人的第二課堂也辦得紅紅火火:文藝匯演、合唱比賽、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消防防空疏散演練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一月一大型,一周一小型;還有10多個社團的特色活動以及青年志愿者、敬老助老、文明勸導、創衛創文等社會實踐活動,也辦得有聲有色,使學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重實效
增強自身吸引力
職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解決就業渠道。2017年縣職校經多方努力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就業安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為“中國中鐵精準扶貧技能教育培訓基地”。定向為中國中鐵培養工程測量、電氣運行與控制、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等三個急需的專業方面的人才,共開設6個班級,招生332人,其中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同時享受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貧政策,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電子電器應用專業技能測試。
學校還積極探索校際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現與多個省市的名校和企業聯合,采取跟崗見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企業訂單班”等方式合作培養技能人才,有效提升了學生就業的對口率,也增強了學校的整體競爭實力。
有擔當
打造社會向心力
作為“汝城縣人人有技能”培養工程主要培訓基地,自2015年以來,學校共承擔職業培訓200多期,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庫區移民、新型職業農民、農村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開展了中式烹調師、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養殖種植等項目的培訓。學校組織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惠及14個鄉鎮、40多個貧困村,培訓精準扶貧勞動力近6000人次每年,實行“零門檻、全覆蓋”。
▲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榮獲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中職組特等獎。
用“硬環境”育人,用“軟環境”樹人。汝城職校,內外兼修,五育并舉,打造“匠心精神”。三年來,在各類比賽中嶄露頭角,學校曾獲得2017年第七屆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中職組特等獎和一等獎、職業教育創業規劃大賽全國三等獎三名,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三等獎四名,2018年還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學校對口高考續寫輝煌,多名學生名列全省前茅。在郴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抽查測試中合格率連續四年100%,優秀率遠超平均水平,學校逐漸向省一流職校邁進。(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何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