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大碼頭街道金花湖社區和益小區65歲的老黨員倪雨生像往常一樣,到小區黨支部辦公室轉轉。因為,這里平常都會聚集一些居民,聊聊家常,順便看有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去幫忙。
和益小區支部把居住在小區的黨員變成了正能量的示范者、了解小區的信息員、居民矛盾的調解員。如今,在大碼頭街道,像和益小區這樣的小區黨支部馬上會有十多個。
其實,金花湖社區推進小區黨支部建設僅是大碼頭街道夯實基層黨建根基的一個縮影。大碼頭街道地處資陽區老城區,大型的居民安置小區居住人口達到幾千人,社會事務管理難度大。為此,街道就組建起區域化黨組織,在居民小區中建立黨支部,將黨組織延伸到居民小區。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小區業主黨員、離退休黨員的積極性,針對小區鄰里糾紛、物業矛盾進行調解,在轄區文化娛樂、流動人口管理、居家養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碼頭街道堅持“黨建+社會治理”的理念,以小區黨支部為主體,將整個轄區劃分為42個網格,建立“網格紅管家”隊伍。同時,通過整合居民樓棟長、小區支部書記和網格紅管家三支隊伍,逐步形成“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紅管家”的四級網格治理模式。
據悉,街道小區黨支部分級網格治理按照定格、定員、定責原則,實現人在哪里、黨員就在哪里、黨的作用發揮就推進到哪里,逐漸將基層治理重心由社區下移到小區,延伸到樓棟。該模式在轄區網格中調解糾紛、化解矛盾成效顯著,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進一步夯實了城市基層黨建根基,得到了轄區居民的廣泛認可。